close


愛咪很喜歡咖啡,但並非是品嘗高手,因為每次都愛喝焦糖馬其朵這樣甜的咖,沖泡三合一也喜歡加超多水,朋友都笑說我是喝飽的,充其量我大概是喜歡咖啡的味道。這種味道,經由嗅覺竄入大腦,下達的指令就是-滿足^.^。



過年在瑞里看到咖啡樹時,滿是驚奇(愛咪比較笨,以為咖啡果實就是咖啡色的),巧遇正在整理咖啡園的主人,他告訴我們咖啡樹從開花到結果實,由綠色慢慢變成紅色,乍看感覺好像番茄喔,深紅色則表示已經成熟可採收,將皮剝開可看到咖啡豆,經過去皮、曬乾、脫水、烘培後,才能製成我們一般常喝的咖啡豆。其中烘培是很重要的一環,要將咖啡豆的內、外側都均勻地炒透而不過焦,此外,咖啡的味道大多是取決於烘焙的技巧,烘焙的程度多寡,會使品嘗起來有清香、焦味或是酸味等不同的口味。

下次我想去古坑咖啡園裡喝咖啡,光想著聞到喝到都是Coffee就快醉倒了~ (雖然聽說古坑咖啡的咖啡是騙人的,因為量產不大又供不應求,很多都還是國外進口,冒名為古坑咖啡)


 

一、水選
新鮮的咖啡果實採收後,必須在外果皮發酵前立刻處理,將咖啡果實放入大型水盆中約 4~5 分滿後,注入清水,以手攪動後靜置數秒,即可見到浮於水表面的果實,是為不良或發育不完全之果實,必須淘汰以此動作連續數次,直到盆內完全無浮起之果實,這是利用比重原理淘汰不良之咖啡果實,亦即所謂“水選”咖啡果實。  
二、去皮
將水選後優良的咖啡果實,置入咖啡去皮機中,將紅色的外果皮去除,使外皮與帶殼的咖啡豆分離。 
三、發酵
去皮後的咖啡豆在內果皮外附著許多黏汁,因此將其浸置於水中約36小時,使黏汁在浸泡的過程中被天然的酵素破壞殆盡。然後以清水搓洗數次至內必皮沒有滑溜的感覺,整個過程都會加以監視與控制,以確保發酵過程,只會去除黏汁而不會帶走味道。 
四、脫水
將洗淨之咖啡豆置入脫水機中,約 2~3 分鐘,直到咖啡豆內果皮外的附著水分盡量最少時取出日照。 
 五、日曬乾燥式低溫烘乾機乾燥
將脫水完的咖啡豆在太陽下曬乾,通常以人工方式將咖啡豆平鋪於水泥地上,用犁粑翻動曝曬,視陽光強弱不同,約為 3~7 天,甚至更長,直到其含水量只剩約11~12%,通常以天然日照的方式比機械乾燥方法更好,天然日照更能保持咖啡豆的風味,因此,若天氣條件允許,則盡量以此天然方法乾燥,  但相對的人工成本較高、亦費時。乾燥的過程非常的重要,因為過度的乾燥會使咖啡豆易碎而失去品質,乾燥不足又容易產生意外的發酵、黴菌與細菌,或再接下來的脫殼過程中受損。
 六、脫殼
日照乾燥完成後,在烘培前將帶有內果皮硬殼的咖啡豆放入脫殼機中脫殼,直至內果皮、銀皮與咖啡豆完全分離乾淨後始能烘培。  
七、烘培
烘培是咖啡豆處理過程中最重要及最艱辛的工作,因為無知與粗心可能摧毀耗費人力時間金錢所造就的咖啡豆。因此,烘培咖啡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成功的烘培師可能要經過幾年嘗試練習,從嘗試錯誤、耗損咖啡豆中學習。咖啡在烘培的過程中,咖啡豆的外型體積變大,比生豆時大上於三分之一,因碳水化合物受熱分解後產生二氧化碳,咖啡豆細胞增大。而咖啡烘培的程度大概可分輕度、中度、深度烘培,而咖啡豆烘培程度得依咖啡豆本身的特性而有所不同,唯有適合的烘培才能釋放出咖啡的香氣與味道。
八、儲藏
不管咖啡如何細心的栽種、處理、烘培、研磨及烹煮,最終的品質端賴一個全面性的因素─新鮮度。由於咖啡包裝的實際困難,所以現在所用的單向閥門鎖袋,充氣包裝、真空鋁罐等都是要將氣體排出,而保存內在的新鮮度。沒有咖啡是 100% 的新鮮,試著在幾分鐘內烘培、研磨與烹煮咖啡是不好的,因為除非咖啡完全排氣後才有好口味。然而,事實上,烘培後的咖啡豆比研磨的咖啡粉能保持更久的新鮮度,因為暴露於空氣中的細胞表面較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 的頭像
    Amy

    歡迎。四位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