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快五歲的淇淇正慢慢打入大人的生活圈,應答說話中帶有點不禮貌。 (是說,大人也很常不禮貌阿,攤)


在友人家作客,姐姐對某一個她喜歡的叔叔說了不下上百次的「哈囉」「掰掰」,中間還夾雜著聽不懂的詞彙,跟屁蟲弟弟也這麼說,媽媽在旁邊怎麼都制止不了這樣脫序的行為,或許沒那麼嚴重,或許幻想小孩子應該端端正正坐在大人旁邊,這是不可能的呀。

在網海裡頭游走,專家們說,小孩的品格教育初始於父母,再來是朋友,身教和言教很重要的,小孩在她們所不熟悉的環境裡摸索著,模倣是她所能學習到的第一步驟,就像是一面鏡子,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說。

===========================================================================================================

不用說教,唸故事書就好(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汪培珽)

故事書V.S.好品格

*不用說大道理,唸故事書就好
「好品格」已經是這個世紀的教養領域裡最重要的顯學。它的涵義鋪天蓋地,從人格養成—誠實、尊重、樂觀、同情心、自信、謙虛、知足、熱忱、耐心、勇敢..;到人生態度—守規矩、有禮貌、友愛、分享、同理心、認真、關懷、感恩、負責任…,這些特質不僅是一個人能夠成功立足於社會的基石,也是讓孩子擁有快樂人生的堅實支柱。

對於學齡前正處於似懂非懂年紀的孩子,好品格要怎麼教?為什麼兄弟姊妹要相親相愛?為什麼玩具要輪流跟別人玩?為什麼不可以隨便批評別人?為什麼每天都要早起上學?父母當然可以用「說道理」的方式,慢慢說給孩子聽。但是「說道理」要看時間、看場合、看孩子的心情,還要看父母有沒有說道理的天份。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費盡力氣、腸枯思竭地對孩子解釋完了一個道理,只見孩子還是兩眼發直、表情疑惑;別說是孩子聽不懂了,你自己可能也覺得邏輯不通呢!

或者,若真要和孩子來上這麼一大段對話,父母可能也要慚愧地承認,自己不是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力氣這麼做。幾位雙薪家庭的朋友也表示,能顧好孩子的三餐、加上打理生活起居,已屬盡責,哪還有力氣和孩子慢慢說每件事情的道理呢!當孩子頑皮的時候能忍住不發脾氣,就已經算是很厲害囉。

道理不好說,但孩子不能不教啊。那好品格要怎麼教呢?其實,不用說大道理,只要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就好。我也想不到任何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會比唸故事書更好用。

===========================================================================================================

孩子有禮貌要教了才會 (摘錄http://parent.kimy.com.tw/new/article.aspx?id=2260)

文/李永怡 資深親職叢書編輯暨文字工作者

媽媽送姿穎去幼稚園,在電梯裡碰到隔壁的吳太太,媽媽熱絡的跟吳太太打招呼,然後跟姿穎說:「要叫人啊!說吳媽媽早。」姿穎抓著媽媽的洋裝,用眼角瞄了一下吳媽媽,一個字也發不出來,此時電梯門開了,姿穎即時獲得解救,一蹦一跳的跑出了電梯。

3~6歲的孩子在社交上已經不是生手,在幼兒園裡總是會有一兩個好朋友,會遵守教室裡的規則,也會跟著大孩子玩團體遊戲。

兒童發展理論:遵守規則→模仿大人舉動→學習禮貌
在家裡你也會覺得孩子好像已經脫離小貝比的時期,他們對大人做的事感興趣,除了模仿你的一舉一動之外,還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時甚至會簡單的發表自己的感想。偶爾爸媽的朋友來訪,他們也會跟大人說一兩句話,或是問一些問題;好像已經有「小大人」的架勢,也應該懂得一點應對進退的禮貌了。

在禮貌方面,5歲是「孺子可教」的年齡。但父母要了解,禮貌屬於一種「社會約定俗成的規範」,不教不會、教了才會。它不像身體動作發展會隨著成長自然漸趨成熟,也不像其他事,孩子會基於好奇心和需要在嘗試錯誤中學習。5歲的孩子無法體會到禮貌的必要性,「禮貌」是在幼兒園或家中,經由大人日復一日親身示範學習來的。

教孩子有禮貌3妙方
1.在家中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家」是幼兒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人之間彼此雖然親近、不用計較小節,但基本的禮貌不但可以減少磨擦,還讓人覺得貼心。跟孩子一起做家事或一起玩時,隨時把「請、謝謝」掛在嘴上。例如:「請你把抹布拿過來。」「請把拼圖收起來。」「謝謝你幫我擺碗筷。」等等。

在家中不小心碰撞到孩子、或是有些時候冤枉了孩子,父母也要主動說對不起。如此,孩子自然會了解什麼時候應該說「請、謝謝、對不起」,並逐漸養成習慣。家人原本就有的一些好習慣,也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例如:姿穎的爸爸以前早上起來,習慣向自己的爸媽道早安,現在他也要求女兒姿穎這麼做。

2.在幼兒園中學習合宜互動
許多家人能夠包容、了解的事,到了外面「別人」卻不見得會包容,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出了家門,「禮貌」更重要。幼兒園是幼兒接觸的第一個團體,一班20~30個小朋友,想要運作順利、相處融洽,除了遵守規則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禮貌。除了言語要有禮貌外,肢體動作也要有禮貌。所以,在幼稚園中,老師除了以身作則,還會把禮貌列入教學目標之中。

許多老師的經驗是,如果家長能配合教學,在家裡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孩子,那麼教起來是事半功倍。但是如果家人本身就不重視禮貌,那麼教學效果便會打折扣。孩子把家人不好的習慣或暴力語言帶進教室,甚至會造成老師的困擾。

3.從扮演遊戲中學習
禮貌,往往是要讓人先「聽」到,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禮貌,光是禮貌在心裡,別人是不會看到的。比較外向大方的孩子,經過教導後比較能夠「表現」出應有的禮貌,羞怯的孩子就比較吃虧。

羞怯或不愛說話的孩子,需要比較多的準備,可以在教室裡或家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演練遇到親友時應有的應對,讓爸爸扮演「在路上遇到的朋友」,在家裡演一場戲,下次碰到這種狀況時,孩子就比較知道自己該說什麼。

聰明爸媽聰明教
姿穎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女孩姿穎跑出了電梯後就真的解脫了嗎?姿穎媽媽可能會:
1.用手敲著姿穎的腦袋說:「死囡仔,就會讓我丟臉,叫人有那麼難嗎?」
2.跟姿穎說:「吳媽媽常常照顧你,記得看到她要打招呼喔!今晚回家我們來練習遇到人要怎樣打招呼好不好?」
3.心裡想:「真難教,這種事長大就會了,不管她了!」

聰明的爸媽既不會當場讓小孩難堪,也不會就此放棄。沒有人生來就有「禮貌」的天份,所以需要教導是必然的,而且從開始教到嫻熟的過程中,還需要一段等待的時間。如果是你是姿穎的媽媽,你會怎麼做呢?
(本文節錄自《學前教育》,文/李永怡 資深親職叢書編輯暨文字工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blu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