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正值探索花花世界的女兒,相對於嬰兒單純的需要和陪伴,每天跟妳對答的小人兒更需要加倍的相處,母女倆天天過招的後遺症頭很多,藥方也百百款,總是想著怎樣做才能對症下藥,又或是其實沒那麼嚴重,做爸媽的想太多,很多時候我覺得需要改革的是自己,唉,來翻翻專家的文咀嚼一番,再來反芻給女兒,哈哈~

開始來放育兒文吧,給新手爸媽的我們呀~ (所以阿港請認真讀文)




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  文/洪蘭

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
談到與學習息息相關的閱讀行為,洪蘭老師再三強調:「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因為人類的大腦雖擁有「語言中心」,卻沒有「閱讀中心」,所以一個孩子若身處正常環境中,即使沒有人教他說話,他仍會說話;倘若沒有人教他閱讀,他就會成為文盲。
 
如果能閱讀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閱讀習慣會更容易養成。洪蘭老師回想起當年在美國唸書時,由於攻讀的是自己非常有興趣的學科,因此即使唸完博士後,近視已經從250度暴增到900度,雖然眼睛很累了,還是很想讀。因為她真正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洪蘭老師認為,讓孩子愛上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事。她強調,?閱讀不是課堂上的事,是生活中每天發生的事情?。以新加坡為例,他們打從0歲就開始推廣「悅讀」活動。為了把孩子帶進閱讀的世界,他們利用輕鬆愉快的方式進行。一、二年級的課本都是圖畫書、童話,方便講演故事給孩子聽,這是”Learn to Read”(學會閱讀);等孩子都喜歡閱讀之後,三年級的課本再改成文字為主,圖片為輔,這時候就是”Read to Learn”(從閱讀中學習),讓孩子以閱讀能力當鑰匙,打開知識的大門。 
 
閱讀,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
生而有涯,學而無涯。既然生命無常,那麼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洪蘭老師強調:唯有透過閱讀,才能用有限的生命學習無限的知識。

美國的航空英雄林白於1927年開飛機跨越大西洋,但在不到50年後的1969年,阿姆斯壯便飛進太空、登上了月球。當時正在美國唸書的洪蘭老師,在活動會場看見了林白,也目睹「人類的一大步」踏上月球的那一刻。對於短短50年間科學的大躍進感到非常震撼的她回憶著說:「在那當下,我看到了人類從不會飛行,到能登陸月球;我真的感受到了透過閱讀傳播知識的力量,也瞭解到原來『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的真正涵義。」作者窮一生之力寫了一本書,我們只需短短的幾週讀完,從此便能看得更高、更遠了。
  
用合適的方式,將孩子引進閱讀的門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閱讀的方式也要隨著孩子的天性而有所不同,比如像女孩多半喜歡童話類的故事,而男孩則大多喜歡實作的活動。同樣是《蒼蠅王》(The Lord of Flies),女孩可以交出兩張洋洋灑灑,充滿憐憫心的心得報告,男孩則交出短短幾行字。因此,在引發男、女孩的學習動機時,一定要隨著偏好因材施教。
   
洪蘭老師分享了兒子的例子說:「我兒子小時候不聽童話故事的,因為他覺得那都是虛構的。九年級的時候,老師因暸解孩子的性別差異而因材施教,因此他請女孩寫讀書心得,請男孩做島的模型。兒子很高興不用看書寫心得報告,不過事實上,為了把島的正確座標和方位定出來,他和組員足足把小島的書前前後後看了三遍,才完成島的模型,但是他卻自始至終認為老師對男生比較好,沒有要他們寫讀書心得報告。」這就是引起學習與閱讀動機的好例子 。 
 
閱讀時,請讓孩子專心
當孩子閱讀時,需要動用到視覺皮質、聽覺皮質與前腦的共同運作。洪蘭老師舉例說明:「看到”CAT”三個字母,首先”C”傳到視覺皮質,到了聽覺皮質變成/k/的音,接著便放到工作記憶裡;同樣的,”A”和”T”也是以此類推。之後,將這三個字母組合在一起,我們就知道是唸成/kæt/,便知道是『貓』的意思。」  

因為閱讀牽涉到工作記憶,因此,閱讀時若旁邊有其他的聲音干擾,閱讀行為便會減慢。所以洪蘭老師也特別提醒爸媽,當孩子在看書時,絕對不要在旁邊看電視或聊天,因為這些行為都會干擾到孩子。
 
聽洪蘭老師演講,台下所有的聽眾總是覺得時間太短,但心裡和腦袋裡其實早已裝得滿滿的。看來高深的腦科學實驗,經過洪蘭老師的說明引用,全都變得可親易懂,一個個的育兒生活案例,也讓爸媽更清楚明白,教養孩子應該有更好的作法,作父母也能有更多信心!


沒有聽過讀書的小孩會變壞,親子的專家都說要從小培養讀書看書的好習慣,要怎麼做?

最記得蔡穎卿說過讓家裡到處都是書,不必端端正正的擺著,最好連廁所都有書。

沒很強迫小孩看書,不過淇上廁所我會遞一本給她看,書都擺在她隨手可得之處,睡前看兩本書是習慣。看似很棒,不過媽媽我很不及格,沒唸書給她聽還會請她自己翻一翻,要自己說故事吼! 好啦,我會盡力發揮耐心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blu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