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長生(康寧醫院副院長暨婦產科主任) 2006-05-08 03:50

最近在台灣在網路及路招都可見到「4D胎兒影像中心」的宣傳,這種影像中心曾被業者鼓吹為「母嬰親善」,引起不少準爸媽的好奇與詢問。

所謂「胎兒攝影」是用於非疾病診斷時,以3D立體成像的醫用超音波,配合即時動態影像,可用來觀看寶寶出生前的外觀,包括臉部、四肢,甚至是生殖器官。美國食品暨藥品管理局(FDA)日前則禁止紀念照似的3D或4D胎兒影像;此外,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也認為,市面上的胎兒影像中心不合乎醫療需求,而且屬於「過度醫療化」的結果。

以產前超音波的安全度來看,若純粹以診斷為主,攝影時間在1~3分鐘以內是安全的,若胎兒有罹患先天性疾病的可能,需要進一步作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時,則不在此限;若以特定部位為主,如正面拍攝臉部表情、生殖器官及四肢、手指的示範動作,使照相時間延長至30分鐘以上,就不是必需的醫療行為,且長時間的超音波可能使胎兒細胞發熱及受損,若只是為了看寶寶在肚子裡逗趣的表情,並不宜。

紀錄孩子成長過程的寫真照可以在任何場合進行,但胎兒的紀念照卻必須藉助醫療儀器的使用,就值得關注了;至於胎兒影像對母親身心的影響,胎兒影像對於先天畸型不一定能立刻診斷,爾後若發現疾病時,母親打擊更大,並且容易有情感方面的錯覺,影響判斷力而拒絕引產,或產後心理上有嚴重的創傷。

其次,有了胎兒的相片後,足月待產時,部分準爸媽可能因溺愛之心而要求剖腹產或影響醫師的判斷。又照片的美醜因人而異,準爸媽們在看完相片後會有不同的觀感及心理壓力,使原本充滿喜悅及期待的產程有了失落的情緒。

一般胎兒紀念照多在妊娠7~8個月時進行,這時胎兒的面容特徵仍不明顯,由於此時脂肪堆積不多,與出生後相比差異極大,多數人看了後會感到失望,尤其是發現所有胎兒的長像都大同小異後。

過度醫療化的產前胎兒紀念照並不符合醫學倫理,對準媽媽及未出世的胎兒有太多負面的影響,不應鼓勵推廣。 


這則相關新聞前幾天愛咪媽媽就一直提醒我,她說沒必要不用照4D,以免傷害小咪。之前看某段影片,介紹4D可看到即時的胎兒動態影像,讓準爸媽們在畫面上清楚的看到胎兒生理活動和臉部的表情,跟一般傳統產檢的超音波比起來更真實多了。產檢的醫院也有提供這樣的服務,不僅可以看到還會幫你製作vcd回家觀賞,很多媽媽都說從4D看到的寶寶好像外星人,且帶回家也不會常常觀看,我想,我們可能不會做這個。倒是「高層次超音波」會列入考慮,看baby的器官發展是否有水腫,頭腦發育是否正常,媽媽的羊水量和臍帶輸送等等的檢查。

但也不是否定4D的好處,轉貼另一段話比較中肯的話---
"胎兒紀念照"固非母嬰之福,"娛樂用超音波"不應鼓勵推廣,"醫療商業化"更不可取。但是,若因某些因素而一昧否定4D超音波對產科醫學之貢獻與超音波技術之發展,則未免以偏蓋全。科技與人性相結合且不違反人性,這才符合醫學倫理,才是母嬰之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blu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