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蘋果專欄此生必遊台灣100點 屏東舊好茶 翻山越嶺尋部落

三年前的過年我們全家也是到此露營和爬山,想著回家也要翻翻舊照片,跟大家介紹「雲豹的故鄉」。相傳是一個原住民為了追捕雲豹而發現這麼美麗的「舊好茶」,現在沒有人居住在舊好茶,紛紛往平地遷移,新的部落就叫「新好茶」。

跟著蘋果走一遍吧~


屏東縣霧台鄉的「好茶」,這個名字和茶沒有直接的關係,其實是西魯凱族語「古茶布鞍」(Kochapongane)的譯音,意思是「雲豹的傳人」。雖然現在好茶已經找不到雲豹的蹤跡,但是數幢年代久遠的石板屋,和一些雖然頹圮、卻仍留存建築架構的遺址,包括學校、派出所等,勾勒出昔日完整的部落輪廓。路途雖有些遙遠、艱辛,還是值得前往朝聖。                                             報導╱蒙金蘭 攝影╱高大鈞
 
推薦有理
屏東縣霧台鄉深處的舊好茶部落,是西魯凱族的發源地,因為保有眾多魯凱族傳統石板屋的遺跡,文化價值頗高,1978年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是台灣唯一以原住民部落為主的古蹟保護區。由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得以維持原始的面貌,堪稱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體力耗費度★★★★
交通便利性★
食宿方便性★★
畫面珍奇性★★★★
(最高為5顆蘋果)

更高山處流下的水匯積成潭,是好茶部落的重要水源,也是夏日戲水的好地方。   

(Amy os : 走石頭路穿過小潭,就要開始往上坡爬,記得媽媽回頭罵林北北說為什麼要帶我們這些小孩子爬這麼危險的地方~)
 
當我和攝影在沒有人引領下走了超過4個小時的山路,從「新好茶」終於抵達「舊好茶」,看到魯凱族傳統居住的石板屋群時,的確明白舊好茶何以成為唯一名列「國家二級古蹟」的原住民部落。只是想到這一路艱辛的路程、兩度面臨迷路的困境,如果你也有心拜訪舊好茶部落,千萬要找好可靠的嚮導,並做好接受挑戰的心理準備。 

(os : 因為爸爸這些登山的朋友老早就來探過路,一早八點出發,約12點抵達舊好茶部落區,爸爸卸下揹在身上的重裝--水和食物,就在一旁煮起麵當大夥的午餐)

從新好茶前往舊好茶最開始的一段,因為颱風摧毀,路跡不明顯,陡峭難行。   
 
(os : 乍看覺得怎麼像在走聖稜線阿,對此段的印象不深,難道颱風影響力這麼大?)

海棠颱風 毀壞道路
其實我們無意獨自冒險前往;為了採訪進行順利,我事先聯絡好新好茶民宿的杜老師,請他為我們帶路。誰知杜老師臨時有事,竟已於前一天前往舊好茶,我們一時之間又找不到可以領路的人,只好向當地的派出所求助。
值班員警熱心地幫我們解說路徑,一邊畫著簡單的路線圖,一邊告訴我們會經過3條小溪,途中的岔路不多,應該不至於迷路,只是最前面這一段路由於去年的「海棠」颱風破壞,路已被摧毀,只剩下陡峭的土石坡,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臨行前警察先生又提醒我們如果無意在舊好茶過夜,下午4點前要啟程下山,以免摸黑更增危險性。 

途中有一大片碎石坡,顯露的片片頁岩都是石板的來源。  
 
脆弱頁岩 石板來源
把車停在產業道路的盡頭,邁步前進,迎面果然就是土石碎裂的險降坡,必須仔細觀察,才勉強找出前人踏出來的「路」跡;看著原本的好山好水,卻被颱風刮得滿目瘡痍,心中著實心疼,也不免暗自嘀咕:這樣的路,應不應該推薦給讀者前來冒險。

(os : 產業道路的確不好走,猶記得爸爸的車子底盤很怕被刮到,林小東就這樣趴在地上指揮向左向右)

幸好果如警察先生所說,過了前面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後面就比較順暢好走了。沿途的山壁和地面上,不時瞥見黑得發亮、呈現銳利薄片的頁岩,想來就是傳統石板屋的最佳建材來源;有幾段路面上,也以頁岩鋪設整齊,踏著石板路,更期待可以儘快見到魯凱族的原鄉。
途中幾次遇到岔路,幸好大部分都有登山隊在樹上結著記號,引導我們正確方向。偶爾還會遇到險坡,或是必須攀著鋼纜、繩索前進。
 
石屋錯落 花木扶疏
看到山坡上的石板屋,表示我們已經到達目的地。舊好茶的石板屋並不集中,多半2至3戶並肩而立,錯落在海拔920到1000公尺的山坡上。由於年代久遠,大多數都已頹圮,目前只剩下10來幢經過細心維護或重建,保留了完整的面貌。
這些以黑亮的頁岩一片片堆砌成牆的屋宇,連屋頂、床舖、地板也幾乎都是以石板搭建,只有橫樑和門窗是以木材構成,其中2、3戶經常有人從新好茶回來居住,整理得花木扶疏;其餘則門戶深鎖,安靜得只聽得到鳥鳴和水聲。
順著水聲而行,大約2分鐘路程,就看到傳說中好茶部落的水源地,潺潺的瀑布從山壁上流瀉下來,在低漥處匯集成潭,水質清澈見底,我估計深度應該只有到腰部而已,如果夏季有緣再來一趟,我一定不會放過在天然游泳池清涼優游的機會。 
    
部分路段陡峭濕滑,必須攀著繩索才能繼續前進。  
 
(os : 其實要記得不要穿平底鞋,要乖乖戴起爸爸厚重的布手套,腳步踏穩,已經安全了一半。媽媽在這裡再次回頭罵林北北,哈哈~印象很深的是那時候小紅剛好來報到,還好每週固定的有氧讓我體力有養成,平安的第二天爬完8個小時,現在?? 不行了啦!)
            
除了最前段有路面崩塌的難關外,後段的山路尚稱緩坡、好走。   
       
      



舊好茶保留10餘幢尚稱完好的石板屋,是魯凱族重要的文化財產,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當地食宿
石板雕刻 覓魯凱風情
自從1978年配合政府遷村開始,好茶部落的族民絕大多數都已在海拔約260公尺的新好茶定居,少數2、3戶人家在舊好茶保有居所,時常前往整理、居住,並接受登山者過夜居住,每人每晚250元。由於床位不多,假日必須提前預訂。 

(os : 經過新好茶的時候,有找尋一下民宿或是適當的露營地,最後在國小司令台上紮營,籃球場上煮食~)



山居生活智慧多
石板屋的外側,常見不同形式雕刻的裝飾,由此可以判斷這家主人的身分地位:如果有百步蛇、人頭或人像,表示屋主是部落裡的大頭目;如果手執長矛和人頭,表示是曾經獵過人頭的戰士。
石板屋的內部為了避免潮濕,必須偶爾燃燒相思樹枝,既可除濕、驅蟲,燻相思樹的味道更是芳香宜人。
由於舊好茶部落食材準備不易,而新好茶也找不到餐廳,想要品嘗魯凱族傳統的風味餐,須事先請民宿準備。
以假酸醬葉片包覆拌了芋頭粉的豬肉塊,再用月桃葉製作的繩子綑綁,水煮而成的「奇那富」,可說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主食。

看到這棵櫸樹,距離舊好茶只剩下數十分鐘路程了。   
 
(os : 當時我們也很開心看到這棵大櫸樹呢~還在此拍照)



順遊景點
高大櫸樹好乘涼
行進途中,快抵達舊好茶部落前,會遇到一棵頗壯觀的大櫸樹,好茶人說它有千年歷史,雖然我心中存疑,但一路上櫸樹的身影頗多,以這一棵最為高大優美。樹下有人以石板設置成簡單的桌椅,是暫時歇腳、乘涼、賞山景的好地方。
 
旅遊資訊

開車:國道3號下長治交流道,轉台24線往三地門方向,在還未抵達水門村,於內埔農工前的岔路右轉屏35鄉道,往瑪家鄉北葉村方向走,經過瑪家鄉「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辦好入山證後,順著山路繼續前行即可抵達新好茶部落。
搭車:目前無大眾交通工具,宜自行開車前往(要從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進入,繞進新好茶,才會到舊好茶)。 

 

 


      ( 左上圖就是我們休息的大櫸樹,下圖的平地是露營的國小操場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blu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